假期快要到了,很多人会决定出门游玩,但在选飞机座位的时候,他们常常发现好些位置已经被别人提前订下了,这种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还是好好探究一下。
“锁座”现象频发
网络上,不少人反映,他们购买了机票,打算在网页上挑选座位,却发现可供选择的座位数量有限,许多位置都显示为“已被预订”。记者也进行了验证,预订了另一家机构的北京至三亚的机票,发现靠前的座位也大多处于“已预订”状态。这种情况似乎频繁出现,给旅客带来了困扰。
增值服务说法
航空公司的职员说明,提前确定座位是一种附加服务,想要挑选靠前的位置必须动用积分。通常情况下,位置越靠前费用越贵,但现阶段还没有明确的定价标准,确切的花费按照网页上的信息为准。记者使用航空公司的官方软件查询后了解到,想要确定从乌鲁木齐出发的机票座位,必须消耗积分才能解锁,各个座位的积分消耗额度不同,不过软件里并没有说明具体的锁定方法以及积分和座位的对应标准。
“付费选座”发展历程
座位付费在海外低成本航空公司很普遍,到了2015年前后,国内航空公司开始在境内航线尝试这种做法。起初飞机“锁定”座位是为了保障安全,后来慢慢演变成一项增值服务。虽然出于安全考虑固定部分座位可以理解,但现在为了增加收入而大量“锁座”,确实让人感到不快。
涉嫌侵犯权益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的副秘书长陈音江谈到,航空公司现在用锁定座位来额外收费,可能损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利。一些业内观察家认为,“付费选座”这种做法不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价格法的要求,它侵犯了旅客了解情况和自由选择的权利,并且让消费者承担了不必要的支出,这种行为是不合适的。
比例范围不明确
行业专家表示,航空公司为了赚取更多利润,常常保留大量机票不售,这种做法很不合理。有关部门应该明确规定可以预留多少个座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这样做,并且公开说明“付费选座”的详细规则,保证免费和付费座位的分配能满足不同乘客的旅行需求,但现在的问题是,乘客感到困惑,自己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成“行业惯例”原因
飞机上提供额外座位选择需要付费的做法,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业内普遍的做法。原因是航空公司数量有限,乘客买了票之后,如果想要特定的座位,就必须使用他们的这项服务,航空公司对此并不承担什么责任。此外,提供收费选座业务的机构很少遭遇惩处,2016年北京市发改委仅处理过一例,此后各航空公司在这方面的处罚基本上没有发生,这种情况或许会令航空公司更加有恃无恐。
社会各界对于航空公司售卖座位需额外付费的做法有何看法?倘若觉得这种方式欠妥,我们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诚邀各位分享意见,并请积极扩散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