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日推出了“洱海指数”,这是一个创新做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具体会对洱海的养护工作产生哪些影响
发布背景
8月15日,这天是国家的生态日,中共大理州委、大理州人民政府和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共同编制了“洱海指数”。当前,环境保护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洱海作为云南省的重要湖泊,其保护成效备受社会关注。此次发布旨在顺应时代发展,为洱海的保护和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指数理念
洱海指数依照事物相互影响的根本法则,坚持优良环境与民众根本利益紧密相连的观点。它既重视洱海水体、水域环境、水生生态的平衡发展,也考虑流域的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生态保护的多重安排,全面评估洱海治理的各个方面。
指标构成
依据八个具体标准,从流域环境优化、湖区水质增强、生物种类增多、湖泊作用提升等层面,洱海指数全面展现了洱海保护治理的成果和水资源生态情形。这些标准制定恰当,为精确评价洱海生态提供了可信参考。
编制经验
这个评价体系的构建,参考了国内湖泊评估和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估的相关标准,也借鉴了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体系,以及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区质量评估技术规范等经验,同时参考了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地表水评价标准,结合大理的实际情况和洱海的具体特点,最终形成了该评价体系。
评价结果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1年间,洱海的水质状况被确认为良好水平;2022年到2024年期间,其水质状况又被确认为优秀水平;2025年上半年,洱海的水质考核得到了92.8分,依然维持着优秀水平,整体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这些评估结果明确反映出,洱海的保护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重要意义
洱海指数评价体系有助于健全完善覆盖洱海流域“天空地水”一体化的生态监测网络,对洱海流域进行整体监测,为保护治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它还会通过短信、电子大屏等方式向外来游客、当地居民发布信息,让更多人了解洱海水质改善和保护成果,增强公众爱湖护湖的意识,建立“人湖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洱湖的环境持续改善,生态保护成效显著,你是否渴望亲眼见证它当下的秀美风光?请为这篇文章点赞,也请转发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