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家族造就了不少投身抗日战争的杰出成员,诸如辛铸九、辛葭舟、辛锐,他们为抗击外敌奉献颇多,留下了值得称颂的功绩。
家族背景与使命
辛铸九一家在那个时期承担着特殊使命。1923年5月临城劫车事件发生之后,他被安排到峄县担任县知事,负责处理相关案件。他的儿子辛葭舟在“五四”运动期间就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在这种家庭氛围下,年轻一代受到了很大影响。
辛铸九在济南民众教育馆为辛锐举办了一次画展,展出的画作全部出售,所得款项悉数捐赠给前线抗战的将士和流落东北的同胞,这种行为充分体现了辛家对民族解放事业的无私奉献,也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让崇尚国家、参与抗战的观念在辛锐的内心深处逐渐形成。
辛锐的革命开端
辛锐深受祖父和父亲熏陶,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198月底,她随父亲离开济南,在滕县桑村镇安顿下来。在那之后,她和妹妹辛树莹、弟弟辛曙明一同,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并肩奋战。她加入军队之后,最初进入山东抗日军政干校进行学习。学习期满之后,她被安排到山东省妇女救国联合会担任文书,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
她对待工作十分认真,同时具备绘画的才能。1940年秋季,她创作了名为《我送哥哥去当兵》的画作,以此作为宣传抗日战争的工具。画作栩栩如生,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对于推动抗日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工作与婚姻
辛锐对待工作十分认真,新婚仅三天就重新加入了姐妹们的戏班,并被委以重任。在抗日战争年代,沂蒙山区的生存环境十分艰难,她日复一日地辛勤工作,身体因营养匮乏和过度操劳而变得虚弱,即便如此她也从未停止过工作。她还给前线官兵们绘制了好多军用图纸,115师的负责人们因此非常欣慰,张司令还打趣地把她称作军队的“定向者”“侦察兵”。
她丈夫陈明,亲身经历了长征,是一名老红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115师政治部宣传部门领导,又兼任山东省战时工作推动机构职务,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非常重大,夫妻俩因为工作原因聚少离多,不过为了共同信奉的革命理想,他们一直互相陪伴,彼此鼓励。
大青山的遭遇
1941年11月30日,陈明率部在大青山与日军遭遇,地点在沂水、费县交界处。他奋力抵抗掩护战友撤退,接连击毙数名敌人,最终用最后一颗子弹自尽,壮烈离世。当时辛锐已怀胎五月有余,与其他人员一同藏匿在大青山大崮一带。
辛锐的丈夫去世了,她感到非常难过,但仍然能控制住情绪。部队的领导为了保障她的安全,把她安排到山洞里住,还派了名小战士徐兴沛来照看和看管她。
辛锐的牺牲
那年的十二月十七日清晨,对方发起了大规模的攻势,辛锐和她的同伴们在临时的栖身之所遭遇了包围。辛锐奋力抵抗,但最终因为伤势过重,壮烈牺牲了。她短暂的一生,永远定格在了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历程上。
她去世后,家族深感悲痛,国家民族也蒙受很大损失,但她的精神却激励了许多人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陵园纪念
1950年,当地政府部门修建了梭庄烈士陵园,也就是当前的大青山烈士陵园,并将辛锐与陈明夫妇的遗体移至其中安葬,他们在此安息,以便后人能够铭记他们的功绩。
辛锐全家的贡献非常值得后人铭记,他们的事迹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也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你身边有哪些关于抗日英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