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企频现倒闭潮,烂尾车困局下车主艰难日常

   2025-09-27 hh132貔貅贸易网800
核心提示:困局:“烂尾”车主的艰难日常部分车主额外购买的“延保服务”也随着车企破产化为乌有,花了数千元买安心,结果钱打了水漂。车企破产后,服务网络停摆,配件已经断供,社会汽修店要么无法为新能源车提供维修服务,要么报出天价维修费。每逢有车企破产倒闭,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收购、出售停产烂尾车的网帖就并不鲜见。

最近不少新能源汽车公司出现经营困难,购买这些车的用户反而承受了最严重的后果。原本承诺的终身质保现在取消了,免费提供的服务也变成了自己动手,这些车主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图片

车企倒闭潮来袭

图片

过去十年间,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同时遭遇了激烈的市场调整。根据相关数据,差不多有三十个新能源汽车公司已经消失,每年大约有三家企业突然破产。这些公司倒闭之后,留下的不仅是闲置的工厂,还有数十万名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的消费者。

行业内部竞争混乱,导致企业接二连三地停业。汽车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盲目扩大规模,轻易许下保证,结果导致财务状况恶化。购买车辆的个人,常常被所谓的"永久维护"的保证所诱惑,却不知这些保证会因公司倒闭而化为乌有。

车主的维权困境

汽车制造商停业后,车主们发现车辆成了无人认领的资产。保修期内出现故障无法修复,销售网点全部关闭,零件供应中断,连基础的网络功能也停止服务。部分车主收到消息,必须自行支付费用才能维持车载网络的使用。

图片

更糟糕的是,部分车主额外购买的延长保修服务也完全作废了。他们花费数千元寻求保障,结果公司经营不善倒闭,这笔钱最终都白花了。社会上的一般修理厂,要么无法修理新能源车辆,要么索要极高的维修费用,使得车主们十分为难。

烂尾车的二手市场

图片

维权车主正承受着巨大压力,而二手车商却对"问题车"表现出浓厚兴趣。这些车辆虽然已经不再享受制造商服务,但它们极低的售价还是吸引了大量寻求低价购车的消费者。原本价值二十五万的汽车,如今十三万就能入手,而且内部设施依然很完善。

图片

这些人多半是熟悉汽车的人或者这个行业的人。他们觉得新能源车的大容量电池、宽敞的内部空间很吸引人,还有那些虽然不能更新但依然能用的基本功能。只要价格够便宜,他们也可以容忍没有厂家提供后续服务。

维修体系的缺失

汽油动力汽车在数十年的演进中,已经建立起完善的非官方保养网络。即便汽车制造商停业,车主依然能够获得零配件和修理支持。而电动车辆则截然不同,它们的关键动力总成高度依赖品牌方的协助,非官方的维护系统还处在初级阶段。

图片

由此造成了一种两难状况,一方面是旧车主费心费力地设法让车辆继续使用更长时间,另一方面是新车主兴高采烈地谈论买到便宜货的感受。同一款车,在各自眼中价值相差悬殊。

消费者的观念转变

新能源汽车的更新换代正在影响人们的买车想法。现在,许多人开始把汽车看成是一种高科技商品,能够适应每三五年就换车的情况。在这种想法影响下,汽车制造商能不能持续经营十年或二十年,已经变得不太关键。

图片

这种想法也引出了新的疑问:如果汽车被视为日常用品,产品本身的品质和后续服务会不会因此被轻视?购买者是不是需要为公司的短视举动承担后果?

行业的反思时刻

新能源汽车领域要从这次企业倒闭风潮中总结经验教训,那种过分夸大宣传、随意扩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已经被证明难以长久维持,汽车制造商应当更加重视车辆性能和售后服务质量,而不应该仅仅依靠制造营销花招来招徕顾客。

监管机构同样要构建更周全的离场流程,以维护购买者的正当利益。比如可以采用押金安排,保障汽车公司停业时,车辆使用者依然能享受到基础维护。

图片

注意到周围停放的许多未完成的车辆,你是否也感到忧虑,害怕自己会遭遇类似困境?对于新能源厂商来说,怎样才能防止再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期待大家在留言区表达自己的见解。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发布规则-默认已知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