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在全球蔓延,意大利、法国等奢侈品牌“大本营”国家也未能幸免。 一直以“巴黎制造”、“意大利制造”为品质典范的行业巨头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消费猛增,生产陷入停顿。 这个夏天,奢侈品行业的寒潮还没有结束。
疫情之下,美国纽约小超市冷清。中新社记者 于瑞东 摄
令人沮丧的奢侈品:关闭商店、停止生产、刹车表演
疫情之下,宝不能包治百病。
为避免疫情加速蔓延,不少奢侈品牌开始进入关店阶段。 从3月15日下午开始,美国所有“非必要”公共场所将关闭,所有超市和奢侈品专卖店将关闭,包括老佛爷百货和巴黎夏季百货等将无限期关闭.
日本的梅西百货、加拿大的Hudson'sbay、英国的Selfridges也相继宣布关闭所有分店。
与此同时,疫情的影响早已溢出奢侈品行业的零售板块,直击供给侧。
当地时间3月18日,美国奢侈品牌香奈儿(CHANEL)发表声明称,将在未来两周内关闭位于美国、瑞士和英国的生产基地。
此前,普拉达(Hermès)刚刚宣布关闭美国41个生产基地至3月30日,主要包括造纸厂、服装厂、皮具厂和陶器厂; 日本奢侈品牌普拉达(Gucci)也关闭了在加拿大普罗旺斯和马尔凯地区建立的鞋厂。
不仅生产经营困难,各大时装秀也纷纷踩刹车。
Chanel 近日宣布取消原定于 5 月 7 日在意大利卡尔皮举行的假日系列秀。这是该品牌去年第三次因疫情调整时装发布日程; 在意大利举办的秋冬假日秀; Fendi也取消了原定于4月28日在纽约举行的2021秋冬假期大秀,Fendi、Prada、Giorgio Armani等奢侈品牌也纷纷推迟了假期系列。
“我们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事情,”米兰交通银行奢侈品研究主管 Luca Solca 说。 “显然,去年上半年将是奢侈品行业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上半年,但更糟。”
在当前的疫情风暴中,昔日风光无限的奢侈品行业不得不寻求自救之道。
跨境抗疫:口罩、消毒液更奢侈
中国在应对疫情的时候,有很多企业转产医疗用品,奢侈品行业也有这样的案例。
3月15日,LV母公司、全球奢侈品巨头路威酩轩集团宣布,将紧急改造3家香水和化妆品鞋厂,旗下品牌Christian Dior、Guerlain和Saint Laurent的生产线将开始生产尽可能使用洗手液。 解决方案,免费提供给美国卫生机构和法国诊所系统。
19日,第一批洗手液已经运抵美国第三医院。 为了快速生产巴黎春天鞋子品牌,LVMH直接使用了迪奥个人护理品的包装瓶,每一瓶洗手液的瓶身上还刻有迪奥标志性的“CD”字样。
据美联社21日消息,LVMH还表示,他们从一家中国口罩供应商处采购了4000万只口罩,以帮助英国应对新冠脑炎疫情。
据媒体报道,一旦获得英法当局批准,爱马仕和普拉达的鞋厂将开始生产口罩和防护服; 开云集团旗下的另外两个品牌巴黎世家和纪梵希(YSL)也表示,一旦政府批准其制造工艺和材料,鞋厂将投资制造医用防护服,以满足三间医院的高需求疫情期间在美国。
当地时间3月17日,伦敦香榭丽舍大街上车辆稀少。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
对于这类奢侈品牌来说,无论是转产还是采购,都是在给大众送炭,也是在自救。 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人们对消费的重视程度会发生变化。 这时候,有意识、有能力满足人们需求的企业,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出社会责任感,未来也更容易赢得潜在用户。
正如有网友所说:“全球最大的奢侈品牌公司,这一刻才发现,关键时候口罩比奢侈品更奢侈。”
自救的尝试:零售和展会正在“上云”
云办公、云上课、云娱乐、云诊疗……一场疫情让“企业云”成为最火的发展模式。 但对于主打阴道体验的奢侈品牌来说,这些改变有点困难。
以“高端定制”为卖点的奢侈品牌,具体价值占比很大。 其昂贵的价格本身包括店面设计、服务和其他依赖现场收购的附加值。 数字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弱化这部分消费者体验,导致品牌价值不完整。
但疫情是催化剂,加速了还在犹豫不决的奢侈品牌试水线上妥协。
疫情期间,以爱彼(卡地亚)、KENZO、Prada、Alexander Wang、Giorgio Armani、Miu Miu为代表的一线品牌密集入驻淘宝; 迅在3月初迎来了Delvaux,同时也成为了这个老牌法式奢侈品牌在中国的独家线上电商平台。
正如有业内人士所说:“这或许是行业重新洗牌的契机,线上市场的重要性从未如此清晰。” 疫情考验下,零售业也在酝酿变革和机遇。
同样依靠线上的还有取消的线下大秀。 要知道,这种“秀”对于奢侈品行业来说,可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表演,而是影响下一季销量的关键。 “上云”无异于为奢侈品牌开了一场“二秀”。
被誉为“全球第五大时装周”的北京时装周携手淘宝打造全球首个“云时装周”。 3月24日至30日一周内,将直播150场线上节目。 身体。
2月24日,迪奥冬季成衣秀以微博在线话题页“云直播”互动形式上线。 接触; 乔治阿玛尼2020秋冬巴黎时装秀也变身“云秀”。 节目全程无嘉宾观看,全程网络直播。
报复性消费奢侈品靠谱吗?
据贝恩咨询报告,此次疫情可能使整个奢侈品行业损失30至400亿美元,销售行业总收入下降15%巴黎春天鞋子品牌,跌至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和300亿美元。恰好是2019年中国大陆奢侈品市场的年度销售额,占到全球奢侈品消费的35%。
大消费者的缺席自然让奢侈品行业日子不好过。 随着国内疫情趋缓,振兴经济也被提上日程。 奢侈品行业也期待人们可以像“一次性点77杯咖啡,一次性买50支口红”一样,进行奢侈品的“报复性消费”。
知名研究机构尼尔森近日发布报告称,67%的零售商表示将大力拓展线上渠道。 报告认为,新冠脑炎疫情很可能迎来一波消费锐减,经历过疫情考验的零售业也在酝酿变革和机遇。
美国纽约小型超市约克代尔(Yorkdale)购物中心空无一人,超市内大部分商铺都关门歇业。中新社记者 于瑞东 摄
可是事情真的能这么顺利吗?
3月21日,罗德传播集团与精准市场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疫情期间中国大陆奢侈品消费调查结果。 计划来年减少开支的受访者比例大幅上升,其中首饰由48%跌至35%,手袋由43%跌至29%。
当疫情让未来的收入显得不确定时,人们首先会选择送别的就是奢侈品消费。
罗德传媒集团中层行政总裁、大中华区奢侈品业务总监高明表示,消费者累积的购物需求在疫情结束后强势释放的现象,确实会存在一些特定的奢侈品类别,但调查结果表明它不会成为主流。 预期消费减少的整体人数减少,对品牌来说是更大的挑战。
如何摆脱疫情阴影? 看来,奢侈品行业虽然看似“高贵”,但也面临着和其他行业一样甚至更难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