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万元购买的名表,刚戴没几次就发现表盘不见了,这种奇怪的情况竟然真的发生了。这件事让消费者权益和品牌信誉的问题,立刻变成了大家讨论的热点。
产品质量疑云
这枚浪琴嘉岚系列腕表是在2023年于香港海港城专卖店买下的浪琴海军上将系列停产,戴过几次后,表盘就整个掉了下来,手腕上只留了表带。买手说戴的次数很少,花了11500元的东西出了这种糟糕的毛病,实在让人无法接受。更让人失望的是,联系官方客服后,他们面对这种少见的情况也没办法,给不出任何有用的办法。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北京有位网友也分享了类似的经历,说自己的表盘突然不见了,感到非常意外。这两个事件虽然相距很远,但情况完全一样,让大家开始担心浪琴的这个系列腕表普遍存在质量问题。浪琴是一个来自瑞士的著名手表品牌,但是出现了表盘掉下来的这种基本质量问题,跟它的市场定位差别很大。
售后服务短板
品牌方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未曾处理过相同的情况,这种说法与网上众多用户的意见不一致。工作人员强调维修必须在有表盘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对于那些丢失了表盘的客户来说,这意味着他们花费上万元买到的物品或许无法享受后续服务。
浪琴是斯沃琪集团的一个中端到高端的品牌,在中国大陆有将近一百家提供售后服务的地点。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很多人说修理的过程很麻烦,而且需要的时间很长。对于一些特殊的修理情况,品牌方面没有快速反应的方法,显示出他们的售后服务系统不够灵活。
消费者维权困境
表盘遗失的购买者遇到索要赔偿搜集凭据的困境。因为表盘已经不见了,很难分辨是物品本身有瑕疵还是使用方式不妥造成的。依照中国的购买者权利保障法,商品存在问题的情形必须要有权威机构的评估证明当作凭据,而眼下这种状况让购买者处在难以提供证据的境地。
仿照他例主张权利所需付出的代价,常常比物品本身的价格还要高。购买者必须自己掏钱做检查,还要耗费不少时间,而且检查的最终结论也未必能确定。这种情况让很多购买者,就算发现产品有毛病,也宁愿不去追究,这样反而让商家更加不把问题当回事。
品牌信任危机
浪琴这个牌子是在瑞士索伊米亚于1832年开张的,到现在已经快两百年了。它的嘉岚系列靠的是又薄又轻的设计,每年卖得还不错。不过,表盘固定方式有毛病这个说法,早就传开了,公司却老是不肯正面解释,这次出了事,大家积攒的疑问一下子全跑出来了。
如今社交平台发达,品牌负面消息扩散得非常快。没过多久,“避开浪琴”这个话题的关注量就达到了千万级别。老一套的危机处理手段,已经没法适应这种新的传播状况,必须设立更迅速、公开的应对流程。
行业监管盲区
高档手表属于特殊商品浪琴海军上将系列停产,它的品质管理规范跟一般物品不一样。现在国家针对进来的手表,主要管关税和真假辨别,对于戴的时候会不会出问题,还没怎么管。这就让买的人,要是有麻烦,常常找不到适用的法律。
国际上,瑞士钟表工业组织对旗下品牌设定了严谨的品质规范。然而,对于已售商品的个别问题,主要依靠品牌自我约束。跨国消费争议的处理更需要全球合作,当前相关体系尚不健全。
消费者选购建议
购买价格较高的手表时,最好去实体店挑选,并且一定要保管好所有购买证明。还要弄清楚品牌的后续服务条款,尤其是免费维修的涵盖内容和有效时长。如果手表的造型比较特别,最好事先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了解平时佩戴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维护得当能够使手表更加持久,机械表最好每隔三到五年去专业机构检修,查看机芯零件的损耗程度,用户需要借助制造商的正规途径实施维修,以防非正规店铺的不当处理导致手表进一步受损。
你是否也曾碰到过价格昂贵却品质低劣的商品?可以在留言区谈谈你的感受和想法,要是觉得这篇文章挺有用的,就点个赞帮帮忙,并且转发给其他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