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妆品行业,百货门店的品牌角逐始终是热议的焦点。上海家化在2016年上半年公布的财务报告里,中怡康提供的数据揭示了百货渠道中排名前十的化妆品品牌现状,其中不乏引人注目和值得深入分析的内容。
中怡康数据的来源与意义
中怡康对百货业的数据,是基于对中国38个城市百货店专柜销售情况的汇总。这些数据来源广泛,远非局部抽样所能比。它对分析百货渠道化妆品销售布局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比如,它能清晰展现各地百货渠道化妆品销售的总体情况,帮助企业精准制定营销方案,对整个行业而言,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依据。
百货渠道品牌份额排名变化
自2014年起,百货渠道中护肤及彩妆品牌的市场份额排名发生了显著变动。近两年,仅有佰草集这一本土品牌跻身Top10榜单,这一现象凸显了本土品牌在百货渠道所面临的激烈竞争。在国际大牌的强大压力下,本土品牌想要突破重围,难度颇大。上海家化指出,佰草集是Top20品牌中唯一的国货品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国货在高端渠道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部分品牌的滑出与留存
宝洁公司的SK-II和玉兰油今年上半年离开了Top10榜单,但欧莱雅集团仍有三个品牌保持在前十。这一变化揭示了百货渠道中各企业竞争力的变化。宝洁可能在产品定位和市场推广上遇到困难,导致旗下品牌市场份额减少。相比之下,欧莱雅集团在整体布局上似乎更具优势,即便部分品牌份额有所下降,也能通过其他品牌来弥补损失。
市场份额集中化弊端
从2015年的数据来看,Top10品牌的整体市场份额有所变化。百货渠道的品牌份额集中度正在上升。然而,大牌品牌的份额增加对边缘小品牌并无益处。以国产小品牌为例,它们在百货渠道中塑造品牌形象和获取市场份额都遇到了很多挑战。有限的资源几乎都被大牌品牌占据了,这使得小品牌在资金、渠道和营销等方面很难与大牌品牌相抗衡。
本土品牌的机遇
百货渠道虽为大牌所垄断,但至今尚无超级巨头能将其完全囊括。尽管行业整体增速为负3.5%,不及专营店,中国本土品牌仍能在此中探寻机遇。例如,本土品牌可借助消费者多元化选择趋势,在强敌环伺的夹缝中寻求成长。以佰草集为例,上半年其市场份额未降,为其他本土品牌带来了希望。
消费者的选择与品牌发展
我国消费者在选择上拥有丰富多样的选择,既有欧美知名品牌,也有日韩流行的时尚品牌,本土品牌在这其中也拥有一定的成长空间。回顾2015年的分析,我们发现欧美大牌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可能是被韩国等品牌所抢占。本土品牌若要脱颖而出,采取本土化的营销策略和设计符合本土审美的产品至关重要。那么,对于本土品牌来说,若要扩大在百货渠道的份额,最关键的突破点在哪里?期待大家的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积极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