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默沙东风光不再,创新药物的研发屡遭挫折,而中国的创新药物产业却正迎头赶上,全球医药行业似乎正迎来一场变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共同来一探究竟。
默沙东的困境
默沙东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推出的舒林酸片一度热销,迅速弥补了研发投入。然而,近几年来,形势急转直下,新药研发屡遭挫折。例如,去年小细胞肺癌的三期临床试验被迫终止,这表明公司在研发上遭遇了严重障碍,公司经营陷入困境,未来能否重新步入研发正轨尚不明朗。
恒瑞医药的突破
恒瑞医药跻身行业相关榜单并非依赖仿制药带来的收入。该公司在创新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已成功推出15款创新药物,这些药物覆盖了骨关节炎、癌症、抗感染等多个领域。这一成就体现了新兴药企对创新的执着追求,为行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竞争动力。
仿制药与专利的矛盾
仿制药能够帮助患者节省30%的费用,通过充分竞争,药品的整体价格也能实现降低。但专利制度对仿制药的进步形成了阻碍。在美国,创新药的价格是全球平均水平的4.2倍,而仿制药的价格仅为全球的70%,医药企业为了实现盈利,自然地倾向于依赖专利保护。
美国医保与药价
美国药品销售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纳入医保体系,而医保目录则由保险公司所掌控。商业健康险承担了处方药费用的42%,导致众多中低层收入人群不得不承担高额的保费,以支付创新药物研发的额外成本。对于那些没有医保的人来说,在美国生活变得尤为困难,这一现象突显了美国医药体制在成本分担方面的不公。
中国创新药出路
中国创新药物若仅依赖国内市场,发展壮大存在困难,将专利权低价转让给美国企业或许能开辟新的发展路径。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强生等制药公司将有价值2000亿的创新药物专利陆续到期,而美国制药企业的研发能力正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相较于美国,中国创新药物的成本仅为其二到三成,到2024年,对外授权带来的收入已达到60亿美元,例如三生制药曾以12.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过专利权。
数据与研发的难题
大型模型在医药研发领域的关键作用依赖于数据支持,然而,医药数据的隐私性极强,目前仅有15%的数据实现互通,并且数据黑箱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2023年,欧盟对三款AI辅助诊断设备上市予以了拒绝。尽管仅依靠人力进行探索的成本较高,但数据应用同样遭遇了重重阻碍,新药研发在传统与现代方法之间步履维艰。
大家对将我国创新药物授权给美国这一举措持何种看法?若您认同,请记得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