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二院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助脑梗患者时隔一年再行走

   2025-05-18 hh132貔貅贸易网1140
核心提示:”林延国对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赞不绝口。“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不仅是一件科技产品,更成为无数功能障碍患者重获新生的希望之光。”谈力欣说,目前医保基本能覆盖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的使用费用,“5月18日是全国助残日。

科技的迅猛进步,在医疗行业中催生了大量新颖的成就。在这些创新中,有一种看起来像是来自未来的高科技装置,正为脑梗塞和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带来了重新站立的希望。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神奇治疗方法?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神奇初见

5月17日,在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走廊,发生了一个令人感动的瞬间。67岁的脑梗后遗症患者卫国华,身上穿着银白色的金属支架,在医护人员的扶持下,缓缓地踏出了步伐。他的女儿卫志琦激动地一边拍照,一边感慨万分:“多亏了这台设备,父亲在一年后终于能够再次迈出两步了!”自去年10月份投入使用至今,该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的设计造型,仿佛是科幻影片中所展示的尖端设备。其外观,简直就像是科幻电影里所描述的先进装备。

功能揭秘

市二院康复医学科的主治医师谈力欣说,这款机器人功能相当丰富。它能够利用传感器实时感知患者的动作意愿,而且每秒能调整上千次助力模式。在患者做腿部弯曲和伸展动作时,液压关节能精确地提供必要的支撑力,就像有一位隐形的教练在协助患者的双腿。此外,在患者接受训练期间,医护人员能够运用智能应用对他们的行走距离和步幅进行实时监测;接着,他们根据这些数据对患者的步态进行相应调整;这样做既确保了训练的安全性,又提高了训练的效率。

图片

康复成效

过去超过半年,机器人为大约200位患者提供了服务,其中大约85%的患者在下肢肌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患者林延国表示,康复过程让他感到很舒适,同时他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在增强,他相信自己正逐渐迈向正常人的生活状态。一些病人在使用机器人辅助训练前,只能依赖轮椅行动,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们逐渐能够缓缓地站立,甚至能够走一小段距离,这种变化确实是十分明显的。

适用群体

谈力欣指出,这款机器人适用于下肢功能受损的群体,比如脑卒中患者、脊髓损伤患者以及骨科手术后患者,总共涉及12种不同状况。不论病因如何,它都能为下肢受损的患者提供辅助。因此,康复治疗的可选方案更为丰富,同时也给更多患者带来了重拾行走能力的可能。

图片

突出优势

它有三个显著的优势。首先,它能够通过传感器实时收集患者的步态信息,从而精确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其次,每次训练只需30分钟,其效果却相当于传统康复训练的三小时,肌肉的激活效果提升了40%,这使得康复速度大大加快。再者,它还能协助患者恢复站立和行走的能力,并刺激大脑皮层运动神经功能的重建。以前,每位患者每天只能接受一次训练;如今,借助机器人的帮助,他们每天能接受的训练次数提升到了两次甚至更多。

希望之光

谈力欣强调,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不仅是一种科技产品,还为患者带来了重生的希望。目前,医保政策基本上能够承担其使用费用。在5月18日的全国助残日,医院期望借助医学和科技的力量,帮助更多患者实现从无法站立到能够行走的梦想。这种神奇的康复设备,你觉得它将来能否帮助更多患者开启全新的生活?希望大家点赞、分享这篇文章,一起关注科技为医疗带来的改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发布规则-默认已知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