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容易出现血栓,这种情况产妇们必须保持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借助一个具体的案例,对产后血栓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案例惊心
长沙的陈女士,28岁,今年四月底经历了剖宫产手术。她原本期待这是一个充满喜悦的时刻,然而几天前,她的右前臂突然出现肿胀和疼痛的症状。于是,她决定前往湖南省人民医院岳麓山院区进行诊断。检查结果显示,她的右侧头静脉局部出现了血栓。同时,产科接纳了一名27岁的女性病人,她在完成剖宫产手术后的三十多天里,开始感到右下腹部疼痛,经过检查,发现她的卵巢静脉出现了扩张,并且已经形成了血栓。
危险渐显
湖南省人民医院产科的负责人尤胜提到,血栓栓塞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产后妇女的血液容易凝固,加之活动量减少、子宫对血管的压迫等,她们得血栓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五倍以上。一般而言,孕产妇的血栓多发生在下肢,而上肢出现血栓的情况则相对较少,就像陈女士遭遇的那样。
原因探究
陈女士的右上肢不幸遭遇了血栓,这背后有两个原因:首先,她生完孩子后长期卧床,而且养成了用右侧躺的姿势刷手机的习惯;其次,她在怀孕期间就患有高脂血症等并发症,这让她成为了血栓的高危个体。除此之外,她还忽略了接受抗凝治疗的重要性,最终血栓还是发生了。同样,那位27岁的产妇遭遇了相同的隐患,她忽略了对于静脉血栓的检查,而且并未实施任何防范手段,结果不幸地患上了疾病。
高危人群
尤胜强调,以下几类人群需格外注意血栓风险:首先是年龄超过35岁的高龄产妇,或者是体重过重的肥胖产妇,因为她们的身体功能相对较弱,血液循环更容易受到干扰;再者,那些有血栓家族史或个人病史的产妇,遗传因素使得她们患病几率更高;此外,那些经历过剖宫产或怀有多个胎儿的产妇,手术带来的伤害和身体负担会大大增加风险;最后,那些患有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产妇,由于身体状况特殊,也更容易遭遇血栓问题。
预防办法
为了防止产后出现血栓,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术后六小时即可在床上进行踝泵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自然分娩后两小时也可开始;此外,每天应安排三十分钟,分段进行下肢和上肢的活动,如抬起双腿、弯曲膝盖;高危人群需遵医嘱使用弹力袜或进行抗凝治疗;最后,确保每天至少喝2000毫升水,以防血液过于浓稠。
敲响警钟
产后恢复期并非仅仅是长时间休息。产妇在康复阶段,每天应当适度活动,否则那种不易察觉的“隐形杀手”——血栓,可能会悄无声息地出现。如果产妇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或者肢体肿胀,必须立刻去医院进行检查,以防病情恶化,导致致命的肺动脉栓塞。在产后预防血栓方面,还有哪些细节是需要我们留意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同时别忘了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