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近期,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宋逸、马军教授团队有了新成果,这一成果刊登在了《柳叶刀 - 区域健康(西太平洋)》上。这项研究聚焦于我国大学生群体的体质,以及与之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团队开展分析所依据的数据,来自2000年至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五次横断面调查 。这为我们了解大学生健康状况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项研究覆盖全国30个省份,研究对象是241710名中国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年龄在19至22岁,研究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从而使调查结果更具全国代表性,也更具科学性。
大学生体质变化
21世纪以来,我国大学生体质综合指数(PFI)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分布曲线表明,男生的下降速度比女生更快,这意味着在这方面男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问题。 可改写为:21世纪开始以后,我国大学生体质综合指数(PFI)出现了明显下降的态势,分布曲线显示,男生的下降速度要比女生更快,这表明在这一情况上男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问题。 。21世纪开始之后,我国大学生体质综合指数(PFI)呈现出明显下降的情况,分布曲线表明,男生的下降速度比女生更快,这意味着在这方面男生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 。
不同经济区域的大学生,他们的体质差异正逐渐缩小。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其体质出现了下滑。相对落后地区的大学生,体质也出现了下滑。这表明这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亟待关注。
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情况
研究还显示,中国大学生超重肥胖的患病率显著上升,血压偏高的患病率显著上升,共病的患病率也显著上升。2000年的时候,超重肥胖率是3.7%,到了2019年,这个比率增长到了14.0%,2000年,血压偏高患病率为2.2%,到2019年,增长至5.2%,2000年,共病患病率是0.3%,到2019年,增长到了1.8%。这种增长幅度特别大,令人对大学生的健康未来感到忧虑。
并且,随着PFI等级降低,大学生超重肥胖的患病率持续攀升,大学生血压偏高的患病率持续攀升,大学生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共病的患病率也持续攀升,这几种情况关联性极强,这说明改善体质对防控这些问题意义非凡。
儿童青少年健康总体变化
2024年,宋逸和马军教授团队在《柳叶刀》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指出,过去三十年,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整体健康状况有了极大改善。从1990年到2019年,5至19岁儿童青少年的全因死亡率从每10万人口77.63人下降到了27.79人。下降幅度达到了64.2%。这是十分显著的进步。
但在同一时间,儿童青少年面临着新的健康问题,面临着新的社会挑战,主要疾病负担从传染性疾病发生了转变,转变方向是伤害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种形势不容乐观。
具体健康问题凸显
1995年到2019年期间,针对7岁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从百分之5.0上升到了百分之24.2,视力不良率从百分之41.2上升到了百分之60.7。这些数据表明,儿童青少年在身体形态以及视觉健康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而这与当前的社会环境和生活习惯紧密相关。
在儿童青少年群体里,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广泛存在,像缺乏运动、饮食不健康这类情况。与此同时,心理健康问题频繁出现,青少年性成熟的年龄提前了,然而相关的教育、咨询以及治疗服务却无法满足需求。
应对建议与思考
研究者指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问题正在迅速发生变化,我们有必要再次审视健康投资框架,要构建一个以儿童青少年健康作为核心的投资体系,并且要在教育、医疗、社会环境等众多方面增加投入。
大学生面临着健康方面的挑战,儿童青少年同样面临着健康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应当采取更为灵活且有效的策略措施,这些措施涵盖加强体育教育,普及健康知识,提供专业心理辅导等,借助这些措施来促进他们的健康,助力他们实现成长,增进他们的福祉。
大家都在思考,改善大学生健康状况,哪方面措施最为关键?改善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哪方面措施最为关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记得点赞本文,也要分享本文,这样能让更多人关注这个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