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行CT扫描竟然可能会增加患癌的风险?这并非空穴来风。近期,多个国家的研究公布了一些令人忧虑的发现。
大型研究揭秘风险
EPI-CT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它横跨欧洲9个国家,对超过94万人进行了研究,这些人在22岁前都曾接受过CT扫描。这无疑是对儿童CT辐射与癌症风险关系进行的最为详尽的流行病学调查之一。经过平均7.8年的追踪研究,研究者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骨髓辐射剂量每增加100毫格雷,血液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几乎就翻了一倍。
在实际应用中,每1万名儿童接受CT扫描,他们每人所受的平均辐射量就有8毫戈瑞。预测显示,未来12年内,可能有一至两名儿童会因辐射而患上相关癌症。这样的数据让人深思,原本看似无害的CT检查,实则潜藏着极大的风险。
CT辐射特点及过往研究
CT扫描中的电离辐射量远超普通X光检查,这种情况下,对健康的长期潜在风险不能被忽视。已有研究显示,中等至高剂量的辐射(即100毫戈瑞或以上)可能会大幅增加血液系统癌症的发病率。但至于低剂量辐射可能带来的后果,目前我们的了解还十分有限。这项新成果在该领域内尚属首次,强调了低剂量辐射的重要性,即便辐射量不大,也可能会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风险上升有关联。
评估风险的具体做法
为确保风险评估的准确性,研究人员进行了详尽的思考。他们根据患者的年龄、扫描区域以及设备配置等关键要素,对受检者所接受的活骨髓辐射量进行了重新核算。数据显示,1991年之前,新生儿头部CT的平均辐射剂量为15毫戈瑞,而到了2001年之后,这一数值降至12毫戈瑞。这一变化反映出,在降低儿童辐射剂量方面,我国近年来已取得显著进展。然而,即便如此,潜在风险依然不容忽视,我们仍需保持警惕。
不同类型癌症风险趋势
随着用药量的增加,患血液癌症的可能性逐步增大,尤其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外的白血病,这种情况尤为明显。换言之,孩子接受的CT扫描剂量越高,他们得这些癌症的概率也就越高。在医疗场所,孩子们因各种原因频繁进行CT扫描,家长和医护人员都应深刻意识到这一风险的严重性。
临床检查建议
CT扫描在医疗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但研究表明,医生和家长在决定儿童是否接受CT扫描时,必须严格评估其必要性。能不做的检查就尽量不做,优先选用无辐射的检查方法,例如超声波或快速磁共振成像(MRI)。比如,当孩子出现身体不适时,医生应当首先考虑使用无辐射的检查方法。确实有必要进行CT检查的话,在操作过程中必须特别谨慎,务必把辐射的剂量控制到尽可能低的程度。
研究意义与模型争议
国际上通行的放射防护标准主要依据的是源自日本广岛和长崎原子弹幸存者的数据,采用了一种高剂量外推预测方法,即所谓的线性无阈值模型。不过,关于该模型在低剂量辐射环境中的适用性,学术界意见不一。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为低剂量辐射可能引发致癌风险的看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并进一步强化了低剂量辐射可能具有致癌作用的科学共识。研究进一步表明,女性在经过CT扫描之后,发展成为髓系恶性肿瘤的风险明显提升,这一发现对于后续研究以及制定临床防护措施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指引。
家长朋友们,在为孩子们进行CT扫描的过程中,你们是否会更加谨慎?若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裨益,不妨点赞支持,并且可以分享给您的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