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言书痴
王昭海平日里话不多,记者与他相识已有三年。记者发现,王昭海口头表达的内容远不如他写下的文字丰富。他似乎把所有想要表达的情感都融入了笔尖。他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他的专注。他整个人仿佛完全沉浸在墨香缭绕的世界中,对外界的喧嚣似乎毫不在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书法世界里。
公益教学
王昭海教授在书法教学上已走过六个春秋,他所教导的学生已逾四百人。让人称奇的是,他授课从不收取任何费用。许多培训班收费昂贵,他却毅然决然地免费教学。在他心中,让学生们热爱书法,传承这门艺术,比金钱更有意义。尽管在经济上没有收益,但看到学生们逐渐成长,他的内心便洋溢着喜悦。
小班精教
或许有人以为,他教授的学生数超过四百,理应面对众多学生授课。但事实上,他的课堂最多容纳十名学生,通常是以三四人为一组。他必须进行一对一的亲自辅导,例如教授他们如何用力、如何运用笔法等技巧。尽管这种教学方法既耗时又费力,但它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童年启蒙
王昭海上小学期间,每逢星期天都会去外祖父家练习书法。外祖父教他书法时要求很严,甚至用一巴掌让他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尽管如此,正是这种严格,为他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功底。虽然小时候觉得很难受,但随着年龄增长,他渐渐明白了外祖父的用心,那是一种深沉的关爱,激励他不断努力。
传承之喜
2022年,教育部推出了新的教学规范,将书法课程设为语文的必学内容,书法教育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王昭海对此感到十分赞同。他想起了60年前,外公亲自指导他练习毛笔字,如今他已是爷爷,正教导孩子们书法,这份文化传承让他感到无比欣慰。他希望书法这门艺术能够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书法的魅力。
名家之遇
王昭海曾得到启功的赏识,启功在欣赏他仿效自己风格的书法时,笑称:“你的字比我写得更出色。”这番话中带着玩笑,却也充满鼓舞。王昭海小心翼翼地提出想成为启功的弟子,然而启功却建议他不必一味模仿自己,并传授了“学习书法不应只学刀法,因为刀法容易失真”的教诲。这番话给了他极大的启发,也让他更加勤奋地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教学感悟
王昭海常对年轻的书法教师说,切勿对学生大声责骂。他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见得多、练得多,却发现自己的书法技艺似乎变得生疏,和小学生差不多,只是技巧上稍微纯熟些。于是,他告诫自己要保持谦逊,不断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报端初显
二十多年后,王昭海因书法技艺受到媒体瞩目。他初次登上报纸,是因为在挂职期间表现突出。他在书法上有所建树,对工作也极为认真。尽管如此,书法始终是他内心最深的挚爱。他坚信,书法家不应只沉溺于自我欣赏,而应充分利用文化资源,通过书法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免费初衷
乡里人想要请书法老师,于是询问了课时费用,对方却表示不收取任何费用。这主要是因为他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从教授书法给孩子们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以前,他只是偶尔教孩子们书法,而现在有了学校,他可以系统地传授书法知识。他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效果更好,同时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书法练习机会。他将自己的全部书法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
提分之效
王昭海指出,不少中小学生学书法后成绩提高了,卷面分数的提高甚至对其他学科也有益。书法练习能让孩子更专注、更有耐心,书写整洁也能给老师留下好印象。他亲眼目睹了许多孩子因学书法而变得更有活力,学习信心也增强了。
心中愧疚
王昭海提到,在书法教育方面,他心中最愧疚的是自己的儿子。儿子小时候对书法也有兴趣,可那时他工作很忙,虽然自己想练习书法,却无法腾出时间来教导儿子。每当回想起这段往事,他的内心总是充满了愧疚。然而,他也希望儿子能够理解他对书法的热爱。
王昭海无偿传授书法技艺,这样的行为你认为有价值吗?若你对这位慷慨付出的书法老师的故事感到好奇,别忘了点赞,并且把他的故事告诉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