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静安区法院对一起欺诈代购事件作出宣判。
该案中,某奢侈品店店员谎称可以低价进货,骗取一名顾客7万余元。 最终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并处罚金1万元。
个案反映的现象并非孤例。 “代购”以其低廉的价格和保证正品的优势,深受奢侈品爱好者的喜爱。 然而,假冒商品层出不穷的现象已经成为行业的污点。
“我在信得过的代购处买了三款同款护肤品,其中两款是假的。”
“我特地选了一个小众品牌的包包给自己当生日礼物奢侈品代购推广,没想到是假的!还不退!”
网络平台上到处都是关于购买假冒商品的投诉。
那么问题来了,有什么办法可以根治这种疯狂买卖假货的现象呢?
01 行业不再繁荣,奢侈品采购成最大赢家
高光时期的代购行业确实堪称“万亿规模”。
2005年前后,代购行业开始腾飞。 当时,在国外留学、工作的人回国后,往往会为国内的亲友购买国外的化妆品、奢侈品等东西;
2018年,中国居民年境外购物额达200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一个全球GDP排名50左右的国家一年的GDP。
代购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很多朋友圈都会有一两个人专门发代购包包、面霜、奶粉等信息,即使没人记得加过。
2020年,疫情蔓延,代购不能再随意出国进货。 但当年7月,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实施,将离岛游客年度免税购物额度提高至每人10万元,单件商品免税限额8000元。被取消了。
几乎一夜之间,朋友圈一半代购涌入海南免税店。
但由于批次等原因,免税店的商品往往会引起消费者对其真伪的质疑,消耗后者对代购的信任和耐心。 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人失望离开市场,一些对这个行业还有热情的坚持者选择转型,做外贸或者外贸,品牌代理;
而剩下的就是代购行业仅存的少数活跃玩家——拥有一定优质资源的玩家,如大牌代购、奢侈品代购等。
与个体代购相比,大代购有足够的市场力量让自己更加滋润:小代购会主动找大代购做代理,大代购推产品的时候,自己的代购也会跟着一起推。他们。 用户多了,产品不火就难了。
小罗是代购的一员——即使不经营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也能通过代购拿到不错的提成,月入5000多。
而对于奢侈品代购来说,他们具有客户粘性高、奢侈品稀缺、保值高等优势,也属于生活美好的范畴。
在奢侈品代购行业工作近4年的小陈深得客户信赖,成为众多奢侈品牌的VIP。 , 获得内部员工折扣; 一旦有新品或补货,导购甚至会提前打电话通知她,帮她刷卡支付。
凭借强大的人脉和资源,像小陈这样的奢侈品代购,订单量和以前一样多,甚至在后续的疫情常态化阶段也能赚到更多的钱。
但如今,在这个由少数职业玩家掌握话语权的行业中,也出现了一系列乱象,最终还是要让消费者买单。
02 真假难辨
随着奢侈品消费需求的扩大和二手奢侈品市场的发展,奢侈品估价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特定需求,催生了一个新的职业:奢侈品估价师。
一位奢侈品估价师曾透露,顾客用来估价的产品基本都是从代购处购买的,100个订单中有70个是代购购买的新品。
而这些代购的新品,假冒率很高。
据奢侈品咨询平台“情人数据”显示,除了奢侈品牌官方渠道,仿冒率高达80%以上:非直营店平均仿冒率为20%-30%,综合门店仿冒率高达80%。 购买奢侈品的假货率高达80%,微商的假货率更是高达95%以上。
一般来说,在中国市场上,假货的知名度已经超过了真品。 超高的假货渗透率,让假冒奢侈品的数量是真货的6倍。
高仿冒率的背后是强大的仿冒产业链。
一般来说,一个成熟的打假犯罪团伙的规模堪比一家大公司,甚至拥有技术部、编辑部、客服部、推广部等所有部门。 可以说结构清晰,分工明确。
他们可以有自己的假冒销售网站直接销售,也可以联系多家代购。 在广东、福建等地组织假名牌包包、手表、配饰等货源后,将其转移到海外。 为取得境外派送凭证和入境凭证,冒充境外直邮退回的货物。
当然,在购买假货时,他们也会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提前去国际机场,在各个门店拍摄“购物”视频,让顾客以为自己真的出国了。
而当消费者对商品的真伪产生疑虑和怀疑时,代购会准备一套行话,用“不同批次”、“原装货”、“走私货”等词语搪塞过去。
为什么要卖假货? 当然是因为在这个链条中,最大的受益者还是代购。
例如,生产一个官网售价2万元的假LV包,需要1200元的生产成本。 代购拿到货后,以9000元的价格出售,有的代购甚至卖到12000元。 由此看来,代购行业的假货利润率已经达到了650%左右,甚至1000%。 厂家基本上只能拿到30%的利润,所以大部分钱都到了这些奢侈品代购的手里。
诱惑这么大,钱来得这么快,也难怪不少曾经的“良心代购”也搞过真假混卖。
03 维权无门?谁来保护消费者
当代购卖假货不再是秘密时,一个看似奇怪的现象就出现了——很多消费者知道代购卖假货,还乐此不疲。
究其原因,这些仿冒品有着名牌的外观和设计,但价格低廉,性价比高。 在经济不景气、消费紧缩的年代,可以满足一些喜欢奢华款式和设计但经济压力大的群体。
二是有些人单纯觉得奢侈品原价太贵,还希望有那个标识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然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代购,只是觉得代购“便宜”,不想买到假货,但真正买到假货时却无处可去求助。
“一位顾客从天津开车来北京,她带的四个爱马仕包都是假的,得知结果后,她去找代购退货。”
据估价师说,那款爱马仕一次买4件非常难。 一是数量少。 如果具备购买条件,再加上经销,每件要花300万元购买。 4袋需要1200万元。 而这位400万买了4个包的顾客,想必也是有猫腻的。
很多时候,了解假冒商品的代购不甘心让买到的鸭子飞走,所以即使被追究,也会编造各种借口拒绝退换货。
在代购奢侈品方面,消费者可以说完全处于劣势。 现在造假能力这么高,普通消费者很难从某种质地或者五斤的色差来辨别某个包包的真伪; 那么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几乎完全取决于代购的“良心”。 .
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开始采取措施打击假冒市场,一些电商平台和品牌化妆品企业也加大了打假力度,但由于处罚力度小,打假难度大。电商、微商平台监管、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等因素制假假冒商品依然猖獗。
因此,从规则制定者的角度来看,要规范行业,就需要提高制售假冒商品的违法成本奢侈品代购推广,加大电商的法律责任。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当他们不慎购买到违背自己意愿的假冒产品时,如果与代购商沟通协商不成,无论金额多少,都可以通过诉讼维权,要求代购商退货,退款甚至增加赔偿。
对于代购来说,他们所采购的一切,本质上都是他们自己的原则、底线和良心。 他们要想在代购行业长久生存,最不能辜负的就是消费者的信任。
参考:
[1] 代购不见了! 电子商务法即将摧毁的万亿“产业”
[2] 揭秘假冒化妆品黑色产业链:聘请大学教授配制配方。
[3] 奢侈品店店员谎称低价采购诈骗,被判7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