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计算机用户协会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理事长、华能集团首席新信息师朱卫列在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应从“重平台”转向“重应用”。
以下为专访实录:
新华网:我*工业互联网当前整体发展情况如何?我*工业互联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朱卫列:我认为工业互联网尽管有了相当的发展,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期。现在全*各地积极性比较高,相关部门出台了工业互联网指导性意见和各种政策,各省市自治区也出台了很多文件给予支持。同时,诸多信息化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参与度也很高,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个好的情况。
工业互联网发展面临的个问题是工业企业的参与度不够。目前参与工业互联网建设的主要是信息化公司,以及互联网公司。但这些企业过去没有做过工业互联网,他们对工业业务理解不深。工业互联网业务涉及到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没有对工业的理解是很难开发出良好的智能化应用的。因此,未来在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工业企业的积极参与至关重要。
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第二个问题是过于“重平台、轻应用”。现在市场上开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很多,但真正开发工业互联网智能化应用的企业甚少。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信息化企业和工业互联网一般不了解工业,只能把精力放在平台开发上,一些信息化公司其实是借宣传“平台概念”掩盖其在工业互联网方面的能力不足。另一个原因是受过去TO C业务的影响,在TO C业务中,互联网平台受到了追捧,人们便认为工业互联网业务中平台也是核心,便争相开发工业互联网平台。其实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恰恰相反,创新的智能化应用才是核心。由于工业互联网开发的企业的利用很少,好的应用更少这样的现状,整个工业企业参与度不高,这就造成一个恶性的循环。
所以,我们除了尽可能带动工业企业参与以外,我们还希望信息化公司要努力实现转型,结合工业实际开发出更好的应用产品。
新华网:发展工业互联网对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有何重要意义?
朱卫列:通过两化融合实现传统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提出了许多年,但这条路走得一直很艰辛。这一方面是由于过去的几年我们信息化基本上停留在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如办公自动化、ERP等等,这些信息化内容主要是提升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对企业的生产管理虽然也涉及,但对工业生产过程的融合不够深。工业互联网应用的是生产大数据,并直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如优化节能降耗、提供设备状态检修等等,可以说工业互联网直接推动了实体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一直坚持这样的理念:即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内容是将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入传统工业,因此,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工业对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或将带来一轮新的,*外企业如GE(美*通用电气公司)、西门子均试图投资几十亿美金占领这一技术高地。目前*内企业大多对此没有切身的感触,比如说我们火力发电现在均需要买*内煤和进口煤。但煤价、*内煤不但存在着高价差,而且其波动性规律不同。因此如何采购进口煤和*内煤对于企业经营有着极大的影响。依靠机器学、人工智能在这方面进行创新就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传统工业企业由于常年埋头生产工作,对新技术往往无暇顾及,但我们作为科技工作者,必须将现代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工业相衔接,通过工业互联网和工业智能提升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新华网:你们的团队通过数字孪生实现设备的状态检修,这是怎么回事?其意义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