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必须突破“四个关口”

   2022-10-24 720
核心提示:当前,我*产业基础总体仍处于中低端,产业基础存在严重的安全可控风险,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短板依然突出;工业基础产品市场竞争力
 当前,我*产业基础总体仍处于中低端,产业基础存在严重的安全可控风险,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短板依然突出;工业基础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严重缺失,产品质量水平仍不高;创新还没有成为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的动力,产业基础共性技术严重缺失,原创性、引领性的重大技术成果不多。726日,工程院院士、制造强*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周济在2022制造强*建设专家论坛上指出,产业基础是工业发展的基本盘,是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从制造大*迈向制造强*,关键是要切实提高产业基础能力。

  周济表示,今后15年是我*产业基础高级化战略机遇期,分为两个阶段推进。是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2025年之前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我*产业基础薄弱问题要得到基本缓解,整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是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工程。到2035年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进入世界制造业基础产业链中高端,创新引领、循环畅通的产业基础发展生态更加完善。

  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

  制造业是经济命脉所系,产业基础是制造业的根基所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许科敏介绍,的十八大以来,我*制造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从规模来看,2012年到2021年,我*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由20%左右提高到了近30%,工业产品出口覆盖世界几乎所有和地区,制造业工业品贸易在全球占比约20%,成为稳定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从创新来看,我*围绕着信息光电子、集成电路、稀土功能材料等产业基础重点领域发展需求,培育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62个,制造业单项企业843家,带动各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万多家,属于产业基础领域占比70%以上,成为引领带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2022年上半年,我*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3.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充分表明了尽管受到新一轮疫情的冲击,我*制造业韧劲和竞争力依然强劲,产业转型升级态势没有改变。同时清醒地认识到,与制造强*建设的要求相比,我*产业基础薄弱问题仍然突出,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按照中央、战略部署,已经制定了“十四五”时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和规划,并专门对于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做出了具体安排。

  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产业基础已经从“认知”走到“共识”。“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尽快推动解决产业基础薄弱问题。”许科敏表示。

  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必须突破四个关口

  当前,我*已经成为制造大*,但还不是制造强*,制造“大而不强”存在着突出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不优,二是产业基础不牢,三是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四是资源环境挑战严峻,五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比如,我*高铁焊接材料、大数据服务区高速传输高性能材料、半导体行业高端石刻材料、机器人用高性能材料、智能汽车部分材料等都是依赖于进口,其中主要原因是产业基础不扎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制造强*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立认为,我*工业化具有明显的“时空压缩”的特征,制造业处于“2.0补课、3.0普及、4.0试点”并行发展阶段,处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期。

  张立分析,产业基础能力决定了制造业发展的水平和高度,强化产业基础能力是世界各制造强*的共同选择。我*“十四五”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必须突破“四个关口”。一是要强化自主自强,突破技术关;二是要强化“整零”对接,突破应用关;三是要强化做精做专,突破企业关;四是强化环境营造,突破生态关。

  张立强调,当前,俄乌冲突、中美经贸摩擦、新冠疫情交织,我*制造业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更加体现了“十四五”时期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战略上和思想上高度重视产业基础的同时,要在战术和行动上主动谋划,集中发力。

  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周济指出,我*从制造大*迈向制造强*关键是要切实提高产业基础能力,我*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是制造基础能力由大变强,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为制造强*奠定坚实基础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的主要任务之一,要着力从体系、链、群、企业、质量和创新六大方面夯实产业基础。“我*建设制造强*,2035年之前还有13年的时间,必须坚持六个重点发展方向:是优化产业结构,第二是推进“工业强基”,第三是创新驱动,第四是坚持绿色发展,第五是坚持质量为先,第六是坚持以人为本。”周济强调。

  工程院院士、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主任陈学东认为,推进产业基础创新发展,一是要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二是要聚焦服务决策和引领发展,发挥顶天立地的重要作用。三是大力发展关键环节产业和技术研发,实现关键产品的自主可控。四是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五是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优化创新平台布局。

  许科敏表示,我*持续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自立自强,扎实推进产业基础攻坚。二是强化应用牵引,更好发挥产业链的引领带动作用。三是厚植发展沃土,培育形成优质企业。四是建立产业基础长效投入机制,支持企业围绕优势领域开展协同攻关。五是深化主体合作,深入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化的营商环境。

  2022制造强*建设专家论坛由制造强*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办,宁波市人民政府、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承办,并发布了重磅系列研究成果——制造强*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权威发布《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2021年版)》《产业基础年度发展报告(2021年)》;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宁波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宁波市产业基础高级化评估报告》。

  据介绍,制造强*建设专家论坛是我*制造业领域权威性的品牌会议活动,自2016年以来已经累计组织开展了8次论坛活动,围绕制造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展开充分讨论,为服务强*战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已成为汇聚学术界、企业界众多嘉宾共同交流探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发布规则-默认已知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