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如,云南省富源县城东圣境关村的明景泰四年( 1453年) “滇南胜境”牌楼、大理风景区蝴蝶泉的“蝴蝶泉”牌楼、昆明市西山罗汉山龙门的“龙门”和“达天阁”牌楼,江苏省南京清凉山南麓明代画家龚贤故居的“古扫叶楼”门坊和“半亩园”八角门坊、常州市红梅阁的明末“天衢要道”牌楼、淮安市韩候钓鱼台的明万历年间的“钓鱼台”牌楼、淮安市内韩信膀下受辱之地的明万历年间的“跨下桥”牌楼,广东省清远市飞来峡飞霞洞的“飞霞通津”牌楼、肇庆市七星岩景区立有“七星岩”大牌楼,山东省泰山登山沿途的“岱宗”“一天门” “回马岭” “孔子登临处” “中天门” “升仙” “龙门”等牌楼,浙江省东海上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短姑道头上岸处的“同登彼岸”牌楼、嘉兴市桐乡县昭明同沈尚书读书处的明初牌楼,湖北省襄阳诸葛亮躬耕苦读之处的“古隆中”牌楼,四川省峨眉山的“天下山”牌楼,安徽省宣州市敬亭山的明代“古昭亭”牌楼,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入口通道处的“莫高窟”大牌楼,台湾省台中县大甲镇东北铁砧山传为郑成功剑掘的井旁的“剑井”牌楼,等等。

农村牌坊在当代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作用
农村牌坊文化是一个大的教育基地,同时也免费向公众开放,如何利用好村口门头石牌坊这个教育平台起到公众学习的作用,从而促进知识的丰富、文化层面的拓宽、达到教育的目的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当代新农村牌坊的建设在文化的上主要依托建筑与环境的元素,没有了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环境也就没有了乡村的概念,农村的形成离不开人,人的最重要特征就是有超乎一般动物的高度发达的思想性,这种思想的形成又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所以,一个乡镇的建设离不开文化性,而文化性的体现是多样的。针对一个乡村而言,最直观的文化体现首先是农村的建筑与环境,这给人以最初的乡村文化印象,因此,农村文化变成乡镇建设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石牌坊
广东海南样式的农村门头牌坊图片
因此,文化保卫战必须认真面对和倍加重视,作为永久性或相对持久的石牌坊雕刻艺术将成为保卫自身文化与传统的文化载体。因此,农村石牌坊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城市文化的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核心价值作用。

湖北石牌坊的装饰内容,石牌坊的装饰内容极为丰富:农村石牌坊浮雕有人物故事、历史传说、花卉植物、鸟兽动物、自然山水等,几乎应有尽有,且绝大部分都雕刻得十分精美,令人感慨十分,叹为观止。在牌坊雕刻的装饰内容中,常喜用带象征性或隐喻性的花纹图案,诸如双龙戏珠、双凤朝阳、狮子、鹿、麒麟、松鹤、喜鹊、蝙蝠、鲤鱼跃龙门、莲花、芙蓉、牡丹、瓶、竹、梅、兰、如意、葫芦、云纹、暗八仙、“渔、樵、耕、读”、“琴、棋、书、画及道教人物等象征性图案,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和衷心祝福。
村门牌坊
单门农村牌坊

农村牌楼的对联艺术
从古村落的农村牌楼石牌坊建筑构成上讲,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处山区或者远离繁华城市,但是农村牌楼对联大多数是表现儒家的处世哲学,发奋读书。如,“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孝友征家庆,读书启世昌”;“家庭多和顺,社会永安宁”;“ 勤俭黄金本,诗书丹桂根”:“厚得福,忍为高”:“义为路”等。包括表现行义、行善、忠厚、诚信等品德的建筑装饰,都体现了儒家的为人、处世、治家之道,也是我国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的表现。
装饰效果由于许多牌坊是作为建筑群的附属建筑,往往位于建筑群的导入部分。如丹江武当山“治世玄岳”石牌坊,它代表着道教所信仰的“五城十二楼”,即这个地方是等候和相遇的场所。而道家又以人的喉管为“十二重楼”穴道,故又寓意此地是阴阳交界处,为武当山道神门,被称为仙界关。 又如襄樊隆中石牌坊,为纪念三国时诸葛亮而建。但当你走近牌坊时,牌坊上所刻柱楹为:“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次档额枋上雕有“渔、樵、耕、读”、“琴、棋、书、画”及人物、花鸟等图案。左匾书“宁静致远”,右匾书“淡泊明志”。背面正楼额枋上浮雕“同乐图和“双凤逐日”图案,正中额书“三代下一人”。柱楹为:“伯仲之间见伊侣,指挥若定失肖曹”。会使你感到十分亲切温和而产生种种联想。
以上是我们长城石雕对湖北现存的石牌坊、木牌坊、砖石牌坊考察后的简介,我们现在在湖北武汉、黄石、荆州、襄樊、宜昌、黄冈等制作的农村牌坊图片样式很多都是借鉴了湖北历代著坊额雕刻风格后,又重新设计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