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牌坊艺术符号性的特征有利于乡村艺术的传播,更有利于农村建筑装饰艺术价值的提升,拓展农村牌坊建筑装饰艺术的应用和创新。经过历史的演变和发展,人们将信仰转变为一种具象的符号来寄托内心的期盼,并将这种符号形式广泛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装饰符号在很大程度是作者审美感情的体现,通过感情的共鸣赋予了装饰符号不朽的生命力。

楚地的农村牌坊建设中体现了尊凤尚赤,崇火拜日的雕刻风格,楚人奉火神祝融为远祖宗,祝融是凤的化身,他们认为自己是火神后裔,太阳和火皆为赤色,因此楚人尚赤,崇火拜日。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常常以“凤”自喻,比喻圣德之人。凤是一种无人知晓其长相、形态的神鸟,居百鸟之首,身份尊贵。想象力丰富的楚人认为凤有鸡头‘蛇颈、鹦鹉的嘴、 大鹏的翅膀以及孔雀的尾巴。五彩斑斓的羽翼, 形体婀娜多姿外貌及其美丽动人,是一种通灵性的神鸟,能沟通天地、人神。在《楚文化史》中记载,人辞世之后,人的灵魂只有在凤的之下,才可以登上九天。它和龙一样,既是中华名族的传统图腾的代表,一种神奇的传说。凤不仅仅是楚人的先祖,又可以通天地通灵性,因此无论是从对远祖的敬仰角度,还是对圣德的追崇,抑或是皇权的崇拜楚人尊凤成为一种必然。另外,凤还是祥瑞的象征,雕刻在农村大门石牌坊上面象征着国运昌盛,天下太平的吉祥物,代表天下所有美好的事物。楚人崇凤说明楚人对于美好的生活充满无限的向往,体现了楚文化中乐观积极向上的文化特征。

石雕技法宋《营造法式》载有:剔地起突、压地隐起、减地平级、素平四种手法,在石牌坊中全能看到。如丹江武当山治世玄岳坊,古代工匠们采用高浮雕、镂空、圆雕、平雕等多种手法,雕饰出仙鹤、瑞云、游龙、如意及八仙等图案,且结构紧凑而舒展,给人以豪华大气之感,稳固磅礴之势。钟祥少司马坊,横枋两边采用深、浅浮雕精细花纹,内容有凤凰、牡丹、双龙戏珠、松鹤遐岭。麒麟、鲤鱼跃龙门等图案,精美而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咸丰荆南雄镇石坊额枋正、反面浮雕有“土王出巡”、“渔樵耕读”、“云吞雨雾”、“哪叱闹海”、“槐荫送子”等浮雕图案。襄樊隆中石坊正楼正面额枋上浮雕“八仙过海”、“二龙戏珠",次间楼额枋上雕有‘ 渔樵耕读”、“琴棋书画”及人物、花鸟等图案,油饰彩画是木结构建筑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对木构件亦起着防腐防蠹的作用。据史载油饰彩画早在春秋战国已用于宫殿建筑上。宋《营造法式》记载有九种彩画,明、清时期彩画技术臻于成熟。如钟祥元佑宫木牌楼和荆州开元观山门,木构件饰铁红色油漆,无彩画。

三⻔三楼样式
三⻔删楼的样式也是农村⽯牌坊⽐较常⻅的⼀种,它适⽤于农村⼊⼝处更⼤的地
⽅。⽽且,这种三⻔三楼也不会过于复杂,更符合农村的氛围。再加上上⾯雕刻
的图案和不同的技巧,可以让整座牌坊显得更为⽣动,也体现了当地的特⾊。
祠堂石牌楼价值大,意义也都丰富多彩。祠堂石牌楼的存在还是很有意义,对现在每一个人来说,要能够形成对自我家族的认识,保持尊敬的心态,去探寻牌楼上的故事和历史,相信是能够自觉地感受到自我家族的发展和文化故事。研究各类祠堂牌坊,其实也都会有很多新的发现,去感受到更多属于特色的文化,对自我家族也都能够产生更多血脉上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