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随着《制造2025》规划的推出,高端装备制造业更是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机遇。使得“装备,装备”和“制造,创造”的理想向着彻底实现的道路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近日,“制造2025:高端装备制造与工业应用协同创新高峰论坛”召开,发改委、工业与信息化部、能源局等相关部委、司局领导及归口管理部门领导,以及全*各主要工业用户行业代表出席。
论坛以“突破关键技术、融合推动制造、协同创新发展”为主题,围绕支持自主创新,深入研究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的方式与路径。重点以协同研发、协同制造、协同推广、协同服务作为落实方式,以首创、具有自主技术专利的低速大扭矩永磁复合电机为案例,深入探讨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前景与协同创新合作机制。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说,根据《制造2025》总体要求,为进一步深化各行业对建设制造强*重要意义的充分认识,大力推进制造业与工业等装备应用行业的创新协同与融合发展,为相关部委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做好基础信息服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本次论坛的目的就是深化对《制造2025》的理解与认识,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制造业与各工业应用行业单位的协同发展,建立健全调查研究、案例分析与信息协同机制,确保信息研究任务落实到位。
高端装备制造业受外资追捧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日前举行的发布会上透露,今年1-7月,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我*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整机制造等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迅速,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405.4%、366.4%、149.9%。上述增速远高于全*平均增速。今年前7月,我*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5.4%。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近几年我*极力扶持的新兴产业。
业内人士认为,在外资放缓流入的背景下,高端装备制造业吸引外资增长迅速,从侧面说明我*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商务部例行发布会还透露,今年1-7月,我*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7.9%;7月当月同比增长9.6%。其中,1-7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共计475亿美元,同比增长19.6%,在全*总量中的比重为62%。其中增幅快的前三名为金融服务业,科学研究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增幅分别为381.1%,93.1%和57.1%。
商务部研究院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经济处在转型升级中,利用外资结构发生变化反映的是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这也符合经济未来发展的新常态。
白明同时指出,在产业分工中,经济所处位置也出现相应变化。过去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而今后对外资的利用将会更符合我*产业政策的变化,逐渐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因为我*在近些年本身也在发展这些产业,在这些产业上,利用外资也有更大的空间。
外资进入高端制造业,对*内相关产业可能既会带来替代性影响,也会带来互补性影响。替代性影响对于我们自身产业发展来说是个挑战,但是应该更多地看到互补性机会。在分工越来越精细的全球化时代,产业间碰撞和合作的机会也会更多。像我*的高铁和家电等领域都经历了这个过程,也实现了产业的跨越发展。所以,高端制造业能够吸引外资,既是经济转型升级在外资领域的反映,也表明在全球产业链中位置的转移。
走出*门拓展海外市场
近年来,*内产能过剩使得不少行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经营举步维艰,“走出*门,局部海外”成为不少装备制造企业打破经营困局的。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有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工信部日前表示,装备制造具有产品、企业、政策三大优势,今后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将作为发展重点。
数据显示,2014年装备制造业出口额达到2.1万亿元人民币,大型成套设备出口额约1100亿美元。装备制造总体规模是世界总量的1/3,优势较为明显,电力装备的制造总量大约占世界的61%,造船工业占世界41%。高铁已经建成1.6万公里,在建1万多公里,高铁拥有量位居世界。
从推销高铁、核电到推销装备,李克强总理一直致力于推动装备制造业产能“走出去”。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加快推进,我*高端装备制造“出海”也呈现加速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