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买卖过程中往往暗藏玄机,江苏省的贾女士就曾遇到更换里程表进行欺诈的情况,最终她成功进行了权益维护。现在让我们详细探究这个事件。
购车情况
去年四月,贾女士在某个应用软件上发现一家企业出售一台二手汽车,这台车的仪表盘显示行驶了七万六千九百三十四公里,她感到十分感兴趣,便与销售方采用邮寄实体合同、网络支付款项、安排货运的方式来办理购买手续,车辆最终售价是二十四万八千元,另外支付了两千三百元的运输成本,贾女士以为成功购得称心如意的座驾,却未曾料到,真正的不幸才由此拉开序幕。
检测发现问题
贾女士买了车之后,把它送去做检查,发现情况让她很意外,车实际跑的路程已经到了十八万一千公里。卖车的人以前说,这辆车只跑了七万六千九百三十四公里,而且里程表没有被动过。这种明摆着的欺骗,让贾女士非常生气,自己花了那么多钱,结果买到一辆里程数做假的汽车。
投诉与查实
贾女士向常州市新北区消费者组织提出申诉,该组织与市场管理部门立即展开调查,证实这家企业有篡改计量表数据的不法行为,并依照法规对其进行了惩罚。不过,在赔偿事项上,双方无法达成一致,贾女士的权益维护工作遇到了阻碍。
消协助力维权
为了支持贾女士争取权益,常州市新北区消费者协会的“黎辉工作室”主动参与其中。他们帮忙消费者搜集必要材料,并且指派职员担当贾女士的诉讼代表进行案件提起。在消协的协助下,贾女士维护权益的事情出现了转机。
法院判决依据
法院说明,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如果商家有欺诈行为,购买者能够要求补偿商品购买费用的三倍数额。换句话说,贾女士可以向公司要求支付购车费用三倍的赔偿金。不过,考虑到公司的经济负担,贾女士最后决定“退一赔一”。法院也同意了她的这个要求。
维权成功
法庭裁定女士胜诉,被告那家公司及关联股东须负连带责任,要赔钱又退款,贾女士总共拿回49.8万元,诉讼开销也由对方出。这场坚持很久的维权斗争,贾女士最终获得了成功。
有很多人在买旧车时,是不是遇到过同样情况?要是真有,你们都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讨回公道?希望大家能在留言区说说自己的经历,同时也可以点个赞,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知道怎样在旧车买卖时保障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