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中国版星链基本成型,卫星产业链黄金时代已来?

2025-08-15 12:01940貔貅贸易网hh132

在全球航天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中国商业航天奋起直追,中国版“星链”体系正蓬勃发展,有望与美国星链计划一较高下,这背后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让我们一探究竟。

强劲对手初登场

图片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凭借背后美国国有机构NASA 的支持,影响力极大。今年 5 月马斯克介绍火星移民计划时称,SpaceX 计划未来每年生产 5000 颗 V3 版卫星,最终达年产 1 万颗规模。而我国商业航天企业组成的中国版“星链”体系健全,成为能与之抗衡的强劲势力。

图片

核心星座有亮点

GW 星座被视为真正的中国版星链,是我国首个巨型卫星互联网计划、空天一体 6G 互联网计划。千帆星座是重要一环,已完成 90 颗组网卫星发射,未来要打造 1.4 万多颗低轨卫星的庞大星座,且需在 2030 年前完成大部分发射任务。

发射高潮将来临

未来 5 - 6 年是中国版星链卫星研制 - 发射高潮期。预计到 2030 年,我国每年发射卫星超 1800 颗,形成“百箭千星”常态化部署能力。未来十年,在轨互联网卫星经历“快速增长 - 规模化部署 - 长期运营”三阶段发展。

图片

制造产能在提升

卫星创新院承担“千帆星座”第一代 324 颗卫星研制,具备年产 300 颗以上卫星能力,支持 1 箭 36 星发射。微纳星空计划建设年产 150 颗卫星智能化产线,已发射 27 颗卫星。时空道宇将卫星制造与汽车产线融合,周期压缩至 28 天以内,年产 500 颗。格思航天已完成 36 颗研制,计划产能提至 300 颗/年。

图片

海外合作正拓展

时空道宇与阿曼 Azyan Telecom 合作,为当地数万渔船提供卫星物联通信服务。今年 4 月和马来西亚 ALTEL 成立合资公司,推动吉利星座本地化应用落地,展现了中国商业航天的全球化布局。

运营服务是重心

制造和发射是前期工作,卫星运营服务才是产业链价值重心。卫星通讯、卫星互联网商业价值高,在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中作用关键,全产业链提速是必然趋势。

大家认为中国版“星链”未来能否超越美国星链计划?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觉得文章有用的话别忘了点赞和分享!

图片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