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价格越发亲民了,几乎在2TB以下硬盘市场占据主导。但好多产品对存储颗粒种类说得不清不楚,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问题?SLC、MLC、TLC、QLC又该怎么选?咱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SLC颗粒特点
SLC也就是单级单元,每个Cell单元只能存储1bit信息,只有0和1两种电压变化。它容量小。但寿命非常长。P/E寿命能达到10万次之多。然而它价格贵得离谱。只有极少数用户能负担得起。在消费级市场很难见到它的踪影。
它性能出色,寿命长久。早期常被用于企业级设备。比如金融行业的一些服务器,对数据可靠性要求极高,对读写速度要求也极高,这种情况下就会选用SLC颗粒的固态硬盘,以此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MLC颗粒特性
MLC即多层单元,指的是双层存储。每个cell单元能存储2bit信息。其容量相比SLC实现了翻番。不过,它的电压控制更为复杂。性能也稍低一些。P/E寿命可达1万次。它的价格较贵。早期固态硬盘以及部分企业级固态会经常使用它。
在数据中心,有些场景对读写性能和寿命有较高要求,却没达到极致,这种场景会采用MLC。比如说一些中型互联网企业的业务服务器,它既要确保数据读写有一定速度,又要有相对长的硬件使用周期,在这种情况下,MLC就较为合适。
TLC颗粒优势
TLC即三层单元。每个单元可存储3比特信息。其容量比多层单元提升了50%。不过电压控制更为复杂。闪存颗粒的擦写次数降至3000次。但其价格便宜许多。是推动固态硬盘普及的重要因素。
现在消费级固态硬盘里,绝大多数用的是TLC颗粒。笔记本电脑主流配置基本用TLC固态硬盘。台式机主流配置也大多用TLC固态硬盘。消费者花较低价格,就能有更大存储容量。能满足日常使用需要。
QLC颗粒价值
QLC也就是Quad - Level Cell,每个单元能存储4bit信息,其容量在MLC的基础上实现了翻倍,达成了更高的存储密度。从SLC到QLC,综合性能逐渐下降,P/E寿命有所减少,不过换来了容量的大幅提升。当前市场上大多数是TLC和QLC固态硬盘。
在大容量存储场景中 比如监控存储系统 这里需要长时间保存大量视频数据 QLC固态硬盘能够以较低成本提供较大容量 很多商场的监控室用QLC固态硬盘存储监控录像 写字楼的监控室也是如此
辨别存储颗粒
要是想知道自己硬盘是什么颗粒。可以在SSD - Z的单元那里查看。不过一些杂牌产品不会显示。有时买固态硬盘。商家不会清楚告知颗粒类型。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用工具去检测。
碰到不良商家拿次品当好货,像用QLC颗粒冒充TLC颗粒这种情况。消费者借助检测工具便能识破。在一些线上交易里。卖家宣称卖的是高性能固态硬盘。买家拿到手检测一下。就能知晓实际的存储颗粒状况。
使用体验差异
TLC固态硬盘会配置SLC缓存。QLC固态硬盘也会配置SLC缓存。这两种固态硬盘顺序读速能达到6000MB/s,这是没问题的。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它们可能不会有明显的差异。QLC固态硬盘的P/E次数只有1000次。不过多数用户用不到那么多次。要是换算到1TB的硬盘上,能累积写入1000TB的数据。
普通电脑用户日常操作也就是文档编辑、上网浏览等。TLC固态硬盘和QLC固态硬盘使用感受差别不大。就算每天写入200GB,QLC硬盘也能连续写入13年。
那么问题来了。要是你近期打算买固态硬盘。你更倾向于TLC还是QLC。要是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别忘了点赞。也别忘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