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网络走红
最近,网络上兴起了一种“一周一次制作,一周连续享用”的“上班族快速便捷菜”。在生活节奏飞快的都市里,年轻人订餐时最看重烹饪的快速和简单。因此,预制菜成为了忙碌的上班族节省时间和精力的得力助手,既减少了烹饪所需时间,又满足了基本的饮食需求。
预制菜虽有助于餐饮业降低人力成本和提高上菜速度,但同时也招致了不少争议。不少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质量和营养价值表示怀疑,甚至有人选择不再食用。因此,众多上班族开始自己动手制作所谓的“自制预制菜”。
上班族自制预制菜
佳欣到深圳工作后,不久便养成了自己动手做预制菜的习惯。工作还不到半年,她的存款并不充裕,而房租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虽然外卖很便利,但既不健康又价格不菲,于是她决定自己动手制作预制菜,这样做既节省又对健康有好处。
一开始她担忧食物会坏掉,便上网搜寻信息,发现众多网友也有同样的行为,甚至有人在网上分享食谱,这让她萌生了试一试的念头。然而,社交平台上也有人对此表示疑虑,质疑隔夜饭菜是否安全,营养会不会流失。因此,在享受预制菜便利的同时,还需谨慎挑选食材,并且必须严格遵守制作和保存的规范。
“饭搭子”方案兴起
一些烹饪技能稍逊的年轻人提出了设立小饭桌、小厨房、集体用餐等“饭友”计划。他们不太频繁地叫外卖,更倾向于付费品尝家常菜。而那些烹饪技术娴熟的邻居,在自家烹饪时多做一些,然后卖给这些年轻人,双方都感到十分愉快。
深圳的“小饭桌”价格通常在25元左右,提前预订的话,顾客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菜品选择。这种做法既方便了年轻人,也让擅长烹饪的人有了更多的收入来源,确实是一种双赢的好方法。
校园团餐新尝试
何绍信是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的大三学生,他留意到部分同学缺乏厨房设施。因此,他创立了“可荔团餐”品牌。同学们可以在线订餐,由中央厨房负责烹饪,然后直接送到校园,这样大家就能在校园里品尝到美味的家常菜了。
每餐的“可荔团餐”价格不到二十元,内有四种荤素搭配的菜肴,还提供了年轻人偏爱的轻食。这样的价格和菜品组合很快赢得了学生的青睐,校园里兴起了一股热衷于尝试家常菜的风味团餐热潮。
品牌获资助发展
学生们对其特别喜爱,这使得“可荔团餐”在年初吸引了广州大学WTEAM创业同盟的注意,并成功获得了超过一万元的资金支持。这笔资金为这个新兴品牌带来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也极大地增强了何绍信及其团队的信心。
他们计划用这笔钱优化生产步骤,同时丰富菜品种类。如果一切顺利,他们还计划把这种做法推广至其他学校,让更多学生能品尝到既美味又经济实惠的家常菜。
现象背后的思考
付彩芳博士,我国社科院经济学专业毕业,现于深圳市委党校盐田分校任教,职称是副教授。她指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迅猛,各行各业分工越来越细,高效快捷成为普遍追求。外卖和预制菜便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
为了迎合年轻人的饮食偏好,相关部门必须依据社会职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现状,扩大食品供应渠道,并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确保人们在购买和享用食物时没有顾虑。那么,大家认为校园食堂未来可以尝试哪些新颖的用餐方式,以及提供更多样化的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