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表褒奖表彰功能在深受传统教育和影响的封建时代的人们看来,能够被树立村庄牌楼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凭这就足以光宗耀祖。由于被建立农村牌坊能使人“流芳百世”,因此,常被用来旌表当时社会上身份地位显赫的功臣良将、节妇贞女、贤才孝子等。如前文提到的道德农村牌坊、科举功名农村牌坊、仁义农村牌坊等。旌表、表彰是农村牌坊的主要功能。

改里为坊是北魏以后的事。《魏书。世宗本纪》有“景明二年(501年)九月丁西,发畿内夫五万人,筑京师三百二十三坊”的记载,说明此时已改称坊;但到隋开皇(581-600年)中,京都诸坊又改称里;再至唐武德七年(624年),又下令将邑中之里改称为坊”。名称改来改去,作为聚居基本单位的内容并没有改变,只是反映了当时世多战乱,户口流失,或假慕沙门、或阴附豪强以逃避调役,所以统治者要对其重组以加强管理,在改朝换代时换一换名称。这样改的次数多了,里、坊经常混用或干脆称为里坊。坊门演变成牌坊,是唐以后的事。由于商业与手工业日益发展,城市人口密集,城市的生活起了很大的变化,宵禁制度已不适应城市生活的需要,随着宵禁制度的取消,坊墙及坊门均失去了原有的使用功能,封闭的里坊制遂过渡为开放的坊巷制;宋朝、经济、文化中心的南迁,离开了一马平川的黄河流域(产生棋盘格式里坊制的地理环境),到了水网纵横的江南,也是促成里坊制向坊巷制转变的一个原因。坊巷制即仍保持坊的编民制的行政组织,但民宅均沿街巷布置,直接向街巷开门,在街头、巷口树一个类似坊门但无门扇的标志,其上悬挂坊名的匾牌-牌坊从此产生。自从改为坊巷制以后,坊的围墙取消了坊,仅仅是一种行政区划,能够体现坊的只有坊的标志牌坊而已,牌坊与坊似乎已成为一体,所以干脆把牌坊称作坊。

湖北石牌坊的结构组成
牌坊的构造牌坊的构造,一般由基础、立柱、额枋、牌匾、斗拱和屋顶(牌楼才有)六部分构成。
石牌坊基础和其他建筑基础一样, 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构造又有木牌坊与石牌坊之分。木牌坊如钟祥元佑宫延禧坊,使用“夹杆石”,将木牌坊的柱脚牢牢包夹在夹杆石中,夹杆石有一半伸入地下,露出地表部分还装饰线脚、束腰等。木牌坊每根立柱则还有斜撑的戗木支撑。石牌坊柱脚上一般是使用须弥座、抱鼓石或蹲狮,高度约超过1.4 m左右。也有石牌坊不使用抱鼓石或石狮,如丹江武当山治世玄岳牌坊,使用大石墩,大石墩下是柱础石。要有两种形式,即圆柱和方柱。木牌坊自然基本,上都是圆的,石牌坊则有方有圆。

农村牌坊上的吉祥图案寓意随着新农村经济的繁荣而变得兴盛起来,成为现代新农村社区装饰图案的特点。它反映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和普遍的心理需求。吉祥图案种类繁多,农村牌坊雕刻图案大约有百十种,比如比较常见的有吉祥如意、恩爱、吉祥生子、安居乐业、健康长寿、仕途顺利、天伦之乐等等。
祠堂、墓地牌坊:指的是修建在祠堂大门口,或者墓地或者公墓陵园的石牌坊,这类石牌坊风格接近棂星门,以威严庄重风格为主。
农村牌坊
农村路口的美丽乡村石牌坊大门图片
以上是我们长城石雕总设计师欧阳广彬统计的湖北农村村门牌坊、现存的功德牌坊、陵园墓地牌坊图片样式和结构简介,现在湖北武汉还有水泥牌坊,以前我们厂也制作水泥牌坊,水泥牌坊表面浮雕粗糙,缺少保存价值,上面彩绘的话维护也麻烦,青石牌坊、花岗岩牌坊、大理石牌坊的好处是修建的样式好、工艺好、这样有保存价值。